集集~13.JPG

 

  搭著火車,沿著集集支線,來到「最後的火車站」--車埕。

  步下火車,鐵軌與木造車站,還有放眼過去的老街,突然有種身處歷史一點之中的感覺,這種色彩,有種熟悉的深刻。


  站在月台上,靜靜的欣賞車埕的風貌,順著鐵軌的方向望去,遠處,就是明潭水庫的大壩,右側,則是高山峻嶺,車埕,就像是一座遺落在山中的一座小山城。

  車埕,這「最後的火車站」,是集集支線的最終點站,集集線也是台鐵支線中最長的一條鐵路,全長29.7公里,起點是二水,終點站則是車埕。

集集~15.JPG

  我喜歡漫步在車埕,因為,處處都充滿發現的樂趣,尤其是對於喜歡拍照的人來說,每一步的距離,都是無限的美感、無限的意境,充滿想像。

  車埕,在日治時期曾經因興建大觀發電廠以及木材業而興盛一時,如今,車埕繁榮不再,只能藉由充滿歷史軌跡的景象,想像昔日的興盛了,看著荒廢的木材加工廠、貯木池、員工餐廳、員工宿舍及昔日燃煤火車的老舊設備,斑駁的外觀,正是在歷史洪流中逐漸消逝的過往。


  一邊吃著牛舌餅與冬瓜茶,和孩子們走在車埕的小道上,有種濃厚的日式風情,有種像是過去九份的感覺。

  日治時代,為了輸出埔里糖廠所產的蔗糖,日人於1916年開設埔里至車埕的輕便車鐵道,後來為因應大觀發電廠的興建,便拓寬車埕至二水間的七分車鐵道,匯入西部幹線,即現今的集集鐵路支線。

  此外,由於車埕的地勢平坦、腹地廣大,當時由埔里運出的蔗糖皆在車埕裝車轉運,常有上百台的輕便車停放於此,於是有人以閩南話稱之為車場,也因此,這裡就叫做「車埕」了。

  談到車埕過去另外一項重要的產業--木業,當然就不能不提到深深影響集集支線與車埕興衰的「振昌木業」。

集集~16.JPG

  「振昌木業」的創辦人是林業鉅子「孫海」,孫海在1960年於車埕創立了這家私人企業,從此也為地方帶來了繁榮,著名的丹大林場就是孫家的私人產業,當時孫海取得丹大林場的產權之後,曾大量伐木輸出,早就了車埕的一時繁華景象。歷史的運轉總是起起浮浮,隨著產業的消失與政策改變,在1985年起禁止伐木以後,這座叱吒一時的木業公司也跟著關門,車埕的經濟也就開始沒落了。

  離開車站,從車站後的坡道走上去,來到老街,老街上,是一排排矮小的平房以及小巷道,再過去,原本是老舊的宿舍建築,但是2013年的一場大火,燒掉了這段歷史,與回憶,讓人不禁唏噓。

  穿過老街,右邊可以看見頹倒的車站的舊廠房、燒煤火車的加水塔與加煤平台設備,隔一條馬路,就是杉木池和天車。

集集~17.JPG

  天車就是起重機,把運送到這裡的木材吊起來放到杉木池,或裝到台車上送往工廠;而杉木池就是浸泡木材,讓樹脂流出的大水池,看著這些設備與設計完善的天車、杉木池,似乎可以想像,車埕當時那熱鬧與繁華的景象。

  杉木池,綠頭鴨悠閒的遊著、一群孩子在餵食錦鯉、大白鷺不畏行人,在淺灘覓食,靜靜的待著,也是一種愜意。

  聽著火車逐漸遠去的聲音,也帶走了車埕過去曾有的景象與繁華,小山城走過它不平凡的黃金歲月,車埕為接下來觀光所帶來的轉變,也逐漸開啟了另一段的序章。
 

范小哥 記於 丁酉 白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范小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