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09631.JPG

打鐵、造船、話蘇澳

  看著一艘艘的漁船停泊在港裡浮浮沉沉,空氣中傳來一陣一陣的漁腥味,有時候,還會和著一些鐵銹與汽油的味道,這種多重的味道,是漁村、也是南方澳獨特的嗅覺印象。

DSC09645.JPG

  望著這些浮沈的漁船,在它們身上,可是紀錄著一段段屬於南方澳漁港的輝煌歷史。你是否聽過「鏗!鏗!鏘!鏘!」聲不絕於耳?那是往昔打鐵製造鐵具的場所,俗稱「打鐵店」,約莫半個世紀前,這種「鏗!鏘!鏘!」的打鐵聲音,曾經在這條不過百公尺的街上絡繹不絕,閉上眼睛,彷彿能看見師傅拿著鐵鎚、工人來往進出的繁忙景象。

DSC09627.JPG

  根據記錄,台灣的打鐵工業,約發軔於清治的初期,興盛於日據時期,全盛於光復五、六十年代,式微於七十年代。而蘇澳地區的打鐵工業,在五、六十年代因為漁業非常盛行,對漁船的零件、引擎、漁具等需求量相當大,因此街上的打鐵業在那個時候最為興盛,當時的全盛時期,有四家大型漁船發動機鐵工廠,小型打鐵店多達十多家,可謂「三步一間,五步一店」相當熱鬧,也可以想見當時南方澳熱鬧的景象了。

DSC09634.JPG

  但是隨著時代變遷,目前南方澳地區僅存的鐵工廠僅剩三、四間之譜,而實際仍在運作的也僅剩一家,打鐵聲,只能偶而,才能從漁港的那頭傳過來。

  為了實際瞭解南方澳的打鐵工業史,我們來到位於南方澳街上的「三剛鐵工廠文物館」。走進三鋼鐵工廠,各種器具、車床、引擎原封不動的散落在每一個角落,鐵灰的顏色、灰白的日光燈,生鏽的板手,讓人有種回到過去的感覺。

DSC09547.JPG

  三剛鐵工廠創立於民國五十一年(1962年),至今已有四十多年的歷史,也是南方澳現存歷史最久的鐵工廠,雖然已經在去年結束營運,但是也轉型成為文物館,將過去的照片、史料以及器具保留下來,做為一種永久的紀錄。

  看著牆上的老照片,是歷史。

DSC09544.JPG

  鐵工廠烏黑的牆上,用粉筆寫滿許多文字、數字,三鋼鐵工廠的主人廖大慶表示,當時因為紙筆記錄不是很發達,打鐵師傅就隨手將各種資訊,包括電話、交貨日期、工作項目,甚至是帳目都用粉筆記錄在牆上,舊的凋落再補上新的,不斷更迭下,一大面牆就像是一部生活史,紀錄著輝煌的過往與打鐵師傅的一生。

DSC09543.JPG

  談到南方澳的打鐵歷史,廖大慶表示,當時台灣的打鐵技術可以說相當進步,不但可以自製漁船零件,連漁船的引擎都可以自己設計、製造,當時「燒頭式」的引擎就是鐵工廠設計的。但是到了六十年代,因受制於冶煉的技術,無法至做出更高品質的鋼材,鐵工廠也開始逐漸沒落了。

DSC09628.JPG

  走出三剛,舊時的影像仍在腦際迴盪,繞過漁港,來到對岸少數僅存的鐵工廠,師傅正忙著打著捕魚用的長矛,看著燒紅的焦炭與鐵矛,以及「鏗!鏘!鏘!」的打鐵聲,南方澳的打鐵歷史,將在這些景象中繼續寫下去。

范小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范小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