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94308469682349.jpg

延續四位一體的方法,不僅可以用來回顧、讀書,更可以用來重新看歷史。
黃仁宇在"萬曆十五年"裡談到大歷史的概念,就是將歷史事蹟與我們今日的處境相互映證,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而今天,我想用這個方法才看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秦始皇,這個二千年歷史的開創者,也是許多人口中暴虐無道得始皇帝。

在談秦始皇之前,我想先以"木蘭詩"來開場。
木蘭詩裡是這樣說的,
"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織布聲,唯聞女嘆息。"
記得國中時,國文課翻譯成"木蘭在家裡織布,發出唧唧的織布聲...",但是下一句不是告訴我們"不聞織布聲,唯聞女嘆息。"嗎?
為何還會發出唧唧的織布聲呢?

因為,我們視野受限於經驗,理所當然的將"唧唧"當作是織布聲了!所以說,觀看物質世界時,不應有個人感受與經驗,
否則將會錯誤的詮釋歷史文本,木蘭詩,是個最鮮活的例子。

好了,回到秦始皇贏政。
自從認識秦始皇這號人物以來,我們就被灌輸秦始皇滅六國、統一中國,然後焚書坑儒,暴虐無道,幹盡壞事,
當時,也覺得秦始皇好壞,後世也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概論,為什麼呢?
這跟歷史學家的詮釋方法有關,或是說,這跟每個朝代的歷史詮釋有關,為什麼呢?
當然是為了方便統治,將始皇帝定位為暴虐無道,後事的皇帝幹盡壞事也可以被粉飾

而我們從小到大的求學過程,秦始皇始終被塑造成這樣的形象,而我們也習慣如此的經驗。

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有二,
第一、秦始皇太偉大,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因為他書同文、車同軌,奠定了法治社會的基礎,以法律保障人民與國家的運行,同時以清明的政治開創了中國歷史兩千年。
以個人的文蹈武略席捲中國,統一天下,這樣的功績無人可匹敵,後世史學家只好將始皇帝的相關歷史有目的的錯誤解讀,強化後世對於贏政所謂"暴政"這件事情上的力道。
第二、用來掩蓋當前政治的混亂與社會秩序的崩解。用歷史世界製造仇恨,這是一個簡單又明瞭的方式,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還是有人樂此不疲。

所以,我們再看待歷史之前,很容易落入主觀理所當然的詮釋,物質世界混淆,就不容易在以太與星辰的層次達到理想而正確的對話。
也許有人會問,范小哥,你的論點難道沒有問題嗎?
當然,我沒經過那段歷史,我不知道事實是否如此,也許是因為被贏政個人魅力所影響,而失去正確解讀的機會。

從歷史詮釋學的角度來看,
我們從經驗上去理解歷史,結果只會更進一步滲入了詮釋者主觀的任意性,就如我上面說的,失去正確解讀歷史的機會。
英國歷史學家Carr的《歷史論集》裡提到,「客觀」意味著史家意識到自身侷限的能力,那麼,如何比較正確的歷史詮釋?
我個人認為,當不帶情感與判斷去看代歷史的時候,就可以得到一個比較客觀的歷史文本,
然後用一種"靈性的良知"與它對話,所謂靈性的良知就是,詮釋歷史時,不應傷害到社會上的個人、群體,或是因此造成仇後對立,
這就是良知。

如此,更可以趨近於真正的正義!
(我承認,我意有所指!)

如此一來,就可以運用"吾"或是黃仁宇"將歷史事蹟與我們今日的處境相互映證"的功夫了!
(待續...)

范小哥 記於冬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范小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