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之一的袖珍世界 「再會」老車站! 陳振龍老師「檜藝車站模型」
二十分之一的世界裡,我看到了甚麼?
我看到的,是一段歲月、一段歷史、一段曾經的繁華與滄桑,那,就是台灣曾經的圖像。一個記憶。
嘉義竹崎奇人,陳振龍老師
時序處暑,來到嘉義縣竹崎鄉這個純樸的鄉鎮,雖然天空下著細雨,但是空氣中淡雅的檜木香卻繚繞不去,一座又一座精雕細琢的檜木車站模型,細緻精巧的支架、迴廊、支柱、屋簷,彷彿看見了百年前阿里山森林鐵路沿線各站的熱絡喧囂。
這次,我們要拜訪的是一位讓我們從細小中看見大歷史的陳振龍老師。
陳振龍老師是一位地方的奇人,他是一位藝術家、建築師、國樂家與書法家,十八般武藝的身手,說他是一位國寶級的大師一點有不為過;其中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那全手工打造的檜木車站模型,憑藉著幾張老照片、舊紀錄,將那早已消失的車站,以幾十年來的建築經驗重新再現,讓後人也可以從這些車站模型一窺當年木造車站建築工法的精湛以及建築的細緻美感之處。
走過一甲子,建築師的建築之路
陳振龍老師表示,在十四歲還是初中(國中)生的年紀,就和身為土木工程師的父親一起到工地工作,因對建築有極大興趣,初中畢業之後就投身於建築事業,對於日式、閩式、台式建築結構與工法都瞭如指掌;退伍之後跟隨當時的蘇棟樑建築師拜師學藝,從學科、術科、製圖等面向不斷研究、摸索,三年後就開業服務開啟了一段精彩和建築的不解之緣。
談到為何投入老建築模型製作的領域,陳振龍老師表示,他對於台灣傳統建築都很有興趣,例如1950~90年代台灣常見的大阪式菸樓就是非常具代表性的建築,菸樓對於台灣早期經濟發展貢獻非常大,但隨著時代變遷這些老建築早已拆除,為了重塑大阪式菸樓,陳老師在2005年時跟文化局申請補助,希望以木造模型重現老建築,也從那時候開始陳振龍老師打造了一系列袖珍木造建築模型,為台灣留下珍貴的歷史文化紀錄,是嘉義縣境內非常重要的有形文化資產。
除了菸樓,阿里山森鐵沿線的火車站也是陳老師拿手的項目,由於森鐵沿線第一代的車站大多早已不復見,因此老師從嘉義車站、北門、鹿麻產、竹崎、二萬坪一直到沼平車站為主題,創作了十七座沿線的木造日式車站,第一代製作的車站目前均為私人收藏,目前老師所擁有的都是第二代的建築模型,相當珍貴;陳老師指出,完成森鐵之後,目前著手的縱貫線鐵路車站也完成了多座模型,每一座都獲得各界與媒體的關注。
細膩的工法。再現老車站
嘉義火車站
嘉義火車站是最早縱貫線鐵路、阿里山森鐵、糖業鐵路「三鐵共構」的火車站,是早期台灣經濟發展相當重要的車站,而第一代老車站早已在1933年拆除。
陳振龍老師打造的這座檜木嘉義車站模型,以第一代車站原建築S:1/20比例製作,從玄關、走廊、樑柱、屋簷、窗戶窗櫺比例都經過考究,細部的構造都栩栩如生,令人讚嘆!
鹿滿車站
鹿滿車站是北門站與竹崎站之間的大站,曾經風光一時,2004年重新整修成為現今模樣。
陳振龍老師的鹿滿車站模型最別之處在於這座車站的屋頂,是覆蓋銅瓦的方建築,因此製作方式有一些差異,與一班瓦片是屋頂不同,尤其是屋頂的多重斜面設計,在施工製作時頗費心思。車站模型後方還有陳老師手工製作的樹木模型,也相當精巧。
竹崎車站
竹崎車站是阿里山鐵路平地路段最後一站,也是登山起點,車站保存良好,是鐵道迷必訪的車站。
木造車站模型製作因為都是考究原建築製作,施工前要先畫圖,樑柱尺寸、斜角、比例都要非常精確,因此陳老師設計了樣板讓模型的角度一致、精準,以方便施工;陳老師表示,製作一座模型所需二~三個月,是一件大工程。
沼平車站
第一代的沼平車站建於1914年,歷經多次改建,目前的沼平車站是新建而成的新穎車站,原本日式木造車站風貌已經不復見。第一代沼平車站留下來的照片非常少,老師從有限的圖片、憑著對於建築的熟稔與經驗,成功打造出舊日式車站模型。第一代沼平車站非常具有美感,是一座典型的日式車站;車站模型的屋頂瓦片是老師自己設計的刀模,刻好再一片一片黏上去,就跟真的日本陶瓦一樣。
二萬平車站
二萬平車站位於海拔2000公尺的山上,因視野景緻良好,被譽為森鐵最美的車站,第一代車站建於1912年,目前已經改建。
車站模型的製作費工,先有底座,然後門框、窗框、採光窗、樑柱、天花板與屋頂由下而上依照結構施工榫接而成,尤其屋頂為四層打造,最後再用美工刀修飾細部,整體工法相當細緻,仔細觀察,都可以發現許多巧妙之處喔。
木構橋
阿里山森鐵的木構橋是當時林業運輸相當重要的設施,而這座原址位於東埔支線的木構橋海拔2584公尺,是當時亞洲最高的鐵道木構橋。
陳振龍老師表示,這座木構橋他非常熟悉,孩童時代經常往返於木構橋兩端,如今藉由木作工藝將這座木構橋重現,交錯的結構可以看出當時建築的水準,也是老師最新的作品之一。
車站與文化。訴說地方的發展史
陳振龍老師說,車站與文化息息相關,如果了解一個車站的歷史、建築構造,就可以知道當時的文化背景,車站與歷史的進程是密不可分的!不僅如此,雖然是模型但是相關工法的細節、考究、比例等都要接近原始建築,尤其是阿里山森鐵沿線都是屬於日式車站,工法更是細膩。陳老師說,日式建築不同於台式建築與閩式建築,日式建築的特色是「四兩撥千金、借力使力」,完全是依靠木頭結構,透過拉力、減力、壓力等力學概念構築而成,不僅美觀、而且相當堅固!
除了車站之外,陳振龍老師還特別製作了一座森鐵東埔線的高架木棧橋,一根根木條交錯而成的木棧橋,就是當時支撐阿里山森鐵運輸重要的設施,如今老師也是憑著一張老照片與兒時記憶將它重現,也是相當彌足珍貴的!
年屆七十的陳振龍老師,目前已經封刀,除非有特殊需求否則就不會再製作老車站,而且老師也沒有徒弟與傳人,加上珍貴的木料缺乏,這些珍貴的檜木老車站可能會是絕無僅有的了!
老師的作品平時沒有開放參觀,不過一些展覽或是活動都有機會看得到老師的作品!
范小哥。白露2019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