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土地的連結與溫暖∣在地蔬食。濁水溪畔的蔬食饗宴
料理,是溫暖的,
那份來自土地的芬芳、來自人對土地的情感、來自對大地的敬虔,
孕育出讓感動的味蕾記憶。
我們分不開的,是與土地的連結,
透過在地蔬食,我們找回那斷裂的根,
還有那份屬於台灣人心裡原有的,善良。
對人、對土地、對於自己。
范小哥。小滿2020 de 集集
--
時序小滿,台灣正進入梅雨季,風雨中我來到集集小鎮,這個不知道來過多少次的地方,充滿了許多記憶。
我今天,是來飽餐一頓的!啊不~我是來參加一場很棒、很溫暖的蔬食饗宴的。
接到阿莫哥的邀請,來到兩腳詩集文創會館,兩腳詩集是南投縣境內第一家獲得GSTC永續認證標章的旅宿業者,簡單來說,就是會館的管理、經營、服務與在地連結都具有國際認證的永續理念與行動。
很棒的旅宿會館,分享給大家,有機會來集集可以來住這裡喔!
--
而今天的重頭戲,就是兩腳詩集舉辦的「濁水蔬食饗宴」,阿莫哥特別邀請也是范小哥多年老友、台灣梅餐第一名廚--"喜覺支梅園梅宴工作室"的古信維古老師來到集集,為參加這次饗宴的好朋友準備超有故事、超溫暖、又超好吃的在地蔬食。
(阿莫哥)
(古老師)
--
濁水蔬食饗宴
大人每人300元、12歲以下200元、3歲以下孩子免費。
目前剩餘場次:2020年6月每個周末及端午連假
料理,不只是料理,料理可以留下很多圖像、很多記憶,以及影響性,料理過程是一種文化的儀式,它記錄了人與土地之間長遠而古老的關係!
我想到江振誠的一句話,他說:"「獨特」是對的東西,發生在對的環境、對的時間。"我想,料理是獨特的,我說的料理,是原食物料理,是一道道真正來自料理人、用敬虔的心境、取自土地自然食材作出來的,可以感動人的料理。
之所以獨特,是因為心境使然!
來看看這次的蔬食料裡吧!
(范小哥涼拌菜~夏日風情。古老師授)
--
古老師說菜。每一道料理、每一種食材背後,都會有一段故事,那是風土、那是人情。原來,台灣土地上的故事,如此精彩。
濁水蔬食饗宴 主廚:古信維老師 2020.5.23
菜單:
主食:麻醬粄條
湯品:山藥米湯
涼菜:山中滋味
旬味:味噌桂竹筍
鮮蛋:多元融合蛋
豆腐:刺蔥燒豆腐
烤作:芋仔番薯
蔬菜:龍鬚拌炒
馬告豆豆
水果:旺來西瓜
甜點:羅李亮
飲品:八張犁咖啡、寶樹有機茶
茶點:南投Q梅
古老師是一位很溫暖的大廚,因此,她的料理也很溫暖!今年採梅季古老師與信義鄉農會合作推出"來鄉下煮一餐"梅餐饗宴大受好評,只可惜遇到新冠疫情不得不中止,一起跟大廚做菜、一起品嘗自己做出來的料理,超讚的啦!
(古老師與阿莫哥)
--
我們一道一道來看看吧!
主食:麻醬粄條
粄條是客家人重要的米食,Q嫩細緻的口感炒、煮湯、涼伴都很好吃!
這次古老師以"涼麵"的型式呈現,特製麻醬與Q涼的粄條簡直是絕配啊!
我吃了兩碗!
湯品:山藥米湯
古老師說,這是"夫人湯",因為做工繁複、還加了紅棗、腰果、山藥等豐富食材,活力十足!
涼菜:山中滋味
涼菜是古老師的強項之一,我也學了好幾道超厲害的涼菜!
這道山中滋味都是運用山上的食材,包括番茄、玉米筍、木耳,還有早上才摘的秀珍菇,汆燙後加入醬汁涼拌,酸甜涼爽好滋味,非常適合夏天開胃!
旬味:味噌桂竹筍
五、六月即間最當季的食材就是竹筍,鮮脆無比的竹筍作任何料裡都非常棒!這道料理非常簡單,只用味噌調味、加上些許九層塔提味,都是滿滿土地的滋味啊!
竹筍咬下去,是甜的!
鮮蛋:多元融合蛋
這道菜用了集集自家飼養的土雞蛋、皮蛋與鹹蛋,三種不同的蛋拌炒而成,味道自然不在話下,口感更是多層次,然而最重要的,是來自料理人想要傳達的情感與信念!
古老師說,就像我們許多不同背景的人齊聚一堂,一起享受美食、感覺非常融洽!台灣,也是多元文化,只有料理,沒有分別心!
豆腐:刺蔥燒豆腐
我超愛這道!感覺有點像麻婆豆腐但不是,而是台灣版的麻婆~刺蔥燒豆腐,微辣中帶點刺蔥的香氣,拿來拌粄條也超好吃的!
ps.刺蔥,又稱為鳥不踏,山上與部落常見的食材。
烤作:芋仔番薯
有人吃過這個嗎?小時後!
每當拜拜或過年過節,老媽就是炸這個芋仔番薯,拜拜完就理所當然成為小孩的零食,酥酥的、甜甜的,濃郁芋頭與番薯的味道,咬下的當下,彷彿重現三十多年前的兒時景象啊!
溫暖、熟悉、親切~
蔬菜:龍鬚拌炒
我喜歡龍鬚菜,清脆、爽口、甘甜,一次可以吃一盤!
龍鬚菜就是佛手瓜的嫩芽,因為口感鮮脆,非常適合清炒與涼伴,搭配些許香菇、紅蘿蔔增添色相,好想再吃一盤啊!
ps.龍鬚菜要注意火喉,炒過頭口感就會軟爛不好吃了!
蔬菜:馬告豆豆
家鄉豆腐與現採四季豆,加上馬告的香氣,沒話說,吃就對了!
水果:旺來西瓜
當季水果!
甜點:羅李亮
羅李亮,比較常聽的俗名是"山刺番荔枝",我第一次吃,口感很像釋迦。
飲品:八張犁咖啡、寶樹有機茶
茶點:南投Q梅
天御梅莊的梅子,很好吃,老字號的梅子產品,兩腳詩集買得到!
小插曲
同桌吃飯的還有三位老師,就是阿莫哥、呂家賢老師與可樂老師,這三位是"誰在山上說畫"這個部落計畫的靈魂人物,一邊吃飯還一邊討論孩子們的學習狀況,以及未來的方向,暗自佩服(我只能一邊點頭繼續吃飯...),如果台灣有更多這麼用心、優秀、無私付出的老師,那麼,一切會更美好吧...
(呂家賢老師、阿莫老師、可樂老師)
閱讀參考: 誰在山上的祕密基地說畫
後記
這是一場食農教育!但我認為食農教育不僅只是動手做,去認識食材與料理,它更是一種態度與認知,認知到我們與環境、與土地是密不可分,對於天與地更要保持敬天愛地惜物的態度,進而落實到餐桌上,讓這個循環成為一種善意而永續的循環。
感謝,來自大地的饋贈。
料理,就像畫一樣,可以滋養人的性靈、豐富我們的靈魂,我想,蔬食,應該可以淨化人心,讓這個世界少一點執著與分別心的吧!
歡迎來集集,用心感受每一道真新的料理吧!
范小哥。小滿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