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MG_9568.JPG
這陣子,范小哥我和一位以前熟識的大哥合作,也就是埔里甫田六號的負責人、同時也是我的老學長的洪旭暉大哥,希望將甫田六號場域活化,成為一個結合生態、生活、生產三生的示範基地。
目前在特生中心和苔蘚學會的支持下,已經成功策展"蘚而易見-台灣苔蘚植物展",也獲得不錯的回響。
下個階段將結合原住民文化,將甫田六號推動成為原住民族青年返鄉的創業基地,目前與許多原住民族的新銳藝術家、素人工藝家與原住民青年討論可行的方式。最新的進展就是有幾位布農族與賽德克青年在園區飼養台灣山豬,成立"五隻小山豬協會",展開一段"六人五豬"的故事!

--
五隻小豬
粉絲專頁
--

_MG_9602.JPG
台灣山豬,又叫野豬,全世界分布區域很廣,而台灣就只有一種,它是台灣大型哺乳類動物之一。山豬移動範圍廣,從平地到海拔三千公尺的高山都看得見它們的蹤跡,例如森林、草叢、竹林、開墾田地都是牠們活動的場所。
但是近幾十年來因為大肆獵捕(因為山豬會破壞農地、喜歡啃食根莖類作物,因此被人類似為一種危害),低海拔地區幾乎不見山豬的蹤跡,僅剩高海拔山區有山豬族群生活。
不同於一般的家豬,山豬一胎僅可以生三至六隻,小豬會一直跟在母豬旁邊生活,小豬模樣可愛,呈現咖啡色且身上有條紋,六個月成熟之後會變成黑色或深棕色,個性兇猛,力氣非常大。

_MG_9601.JPG
山豬最大的特色,就是有一塊特化的鼻骨,牠們的鼻子特別發達且堅硬,因而發展出特有的「拱地行為」,就是以鼻吻端挖開泥土、推開石頭往地底下覓食,也就是說牠們非常會挖洞,這讓牠能輕鬆覓取藏在地下,諸如植物根莖、蚯蚓、甲蟲幼蟲等食物,增加了食物來源,也提升了生存的優勢。
雖然說山豬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但是包括歐洲、俄羅斯、非洲等地,因為濫殺濫捕的原因,在二十世紀初野外山豬幾乎都已經完全消失,所幸目前歐洲部分地區野豬數量有增加的趨勢。

_MG_9609.JPG
山豬對於台灣原住民族來說是一種深具傳統文化意義的動物,過去原住民族會出草(就是獵人頭)來做為部落勇士的象徵,日治時期之後這種習俗逐漸被禁止,所以現在原住民族改以獵山豬做為成為勇士的依據。
根據五隻小山豬協會成員佳澤表示,原住民族男人獵到山豬之後,將山豬獠牙取下做成首飾,就可以配戴百合花成為部落真正的勇士,這樣的傳統也跟部落狩獵文化息息相關,非常有意義。

_MG_9591.JPG
因此,我便提議可以結合獵人學校或是弓箭這像原住民技藝,讓來到園區的遊客可以體驗為養山豬、山豬文化與狩獵文化體驗,應該會非常有趣。
因為這不僅可以推廣原住民文化,對於生態保育工作、關於大地自然生態平衡的啟發工作,我相信都會有很大的助益,也可以成為地方創生工作的內容之一。

_MG_9597.JPG

_MG_9614.JPG

范小哥 白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范小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