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512280_10157693313464452_1400939356096561152_o.jpg

嘉義旅遊∣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那門後的世界

監獄,在許多人的認知與印象裡,是一種禁忌、威嚴、隔絕之處,彷彿許多讓人迴避的感覺,都會在監獄裡產生。監獄是一種社會生活型態的縮影,而嘉義舊監獄,在建築與歷史上又獨具意義,非常值得走一趟!

_MG_3557.JPG
(男房舍的鐵門)

門前。門後

當你真正了解自由的真諦,
就會明白,其實無論是門前、還是門後,
某種意識形式上的意義,是相同的。

監獄,就是一個人生的縮影,
一個社會百態匯集之處,
門前如此,門後,亦然。

走一趟嘉義舊監獄,會有很多感觸。

_MG_4131.JPG
(舊監門樓)

--
嘉義舊監獄.獄政博物館
住址 : 嘉義縣嘉義市維新路140號
電話 :05-3621873
定時導覽時間:每日09:30、10:30、13:30、14:30 (周一休館)
--

舊監概說

_MG_3799.JPG

1994年,嘉義新監獄遷址鹿草,嘉義舊監獄收容人數逐年減少終至閒置,經多年修繕後,重新開放參觀並提供志工導覽,是嘉義市重要的歷史地標,與鄰近的嘉義舊監宿舍群成為熱門走讀古蹟的景點。

嘉義舊監獄創建於日治時期大正八年(1919),大正十一年(1922)竣工啟用,當時稱為臺南監獄嘉義支監,大正十三年(1924)改稱為臺南刑務所嘉義支所,民國三十四年(1945)臺灣光復,稱為第三監獄第一分監,民國三十六年(1947)改稱為臺灣嘉義監獄,民國八十三年(1994)三月嘉義監獄搬遷至鹿草鄉新設建築,原地之舊監改設為嘉義監獄嘉義分監,現在成為國定古蹟、也是台灣唯一的獄政博物館;2001年文建會(文化部前身)舉辦全國歷史建築百景選拔,嘉義舊監獄獲選為第59名,非常具有歷史與文化意義。

目前嘉義舊監獄不能自由參觀,但是每天開放4個時段開放由志工帶領的導覽解說服務,不需要預約即可參與導覽服務,如果是團體則可事先報名。

舊監門樓

_MG_3667.JPG
(舊監門樓)

舊監門樓歷經多次改建成為今日的建築形式,最值得一提的是漆成淡灰綠的兩片門板是用阿里山珍貴的檜木做成,相當厚重,其實,嘉義就是一座木都,阿里山的木材對於嘉義來說,就是一種根源,而在舊監,當然也能看見許多木造建築,都是當年就地取材而來的建築型態,這也說明了為何嘉義會這麼多木造老房子了!

_MG_3662.JPG
(門樓的兩座厚重檜木大門)

嘉義舊監獄建於1919年,當時主要人力來自於受刑人,而是監獄營建的特色也是其它公共建設所沒有的,所以非常珍貴,此外,嘉義舊監之建築也同時具有日據時期明治大正及昭和年代之建築特色,例如扇型聚落、拱門窗及斜柱等,相當具有日本木造建築之美。

中央台

IMG_20190922_131049.jpg

穿過門樓,走過一個小廣場就可以進入一個主建築,走進門口的左側是典獄長室、右側有一個展示廳(以前的科處室),中央走廊兩側展示許多獄政史蹟資料與文物,在往前走就是整個嘉義監獄最重要的設施—中央台,中央台可以說是嘉義舊監的大腦,在過去沒有現代化監視設備的監獄管理中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_MG_3168.JPG
(中央台)

嘉義舊監獄最大的建築特色就是它是一座「賓夕伐尼亞式建築」,所謂賓夕伐尼亞式建築就是一種建築的構造,中央有個中央台,以中央台為中心放射狀出去會有三座、五座不等的監舍,這樣的設計是方便管理,管理者從中央台就可以同時監看監舍的狀況,

_MG_4041.JPG

「賓夕伐尼亞式建築」在世界監獄管理上是一個非常重要且具有時代里程義義的建築,最早始於1790年的費城「胡桃街監獄」,放射狀的建築設計,主要目的是犯人可完全分房隔離,阻止相互間接觸以避免犯罪知識的傳播,此種建築型態在十九世紀支配了大多數歐洲的監獄建築。

_MG_3164.JPG
(智仁勇的仁舍)

而台灣就僅存這一座「賓夕伐尼亞式」監獄,世界上僅存兩間這種建築的監獄,另外一座就是日本網走監獄(網走監獄有五道監舍,號稱日本最北的監獄,目前也是監獄博物館)。

中央台天照大神

_MG_3681.JPG
(天照大神)

中央台裡可以看見許多監看設施,還有一座監獄的模型、會客室等等,其中最具特色的就是上方天花板閣樓中的神龕,這座神龕供奉天照大神(日本神話中的治天,即天的統治者),是造監時從日本迎來的神祇,至今仍原地供奉。

智仁勇三監舍

_MG_3701.JPG
(勇舍)

_MG_3566.JPG
(勇舍)

剛剛提到嘉義舊監是三座放射狀的監舍建築,每一個監舍都有雜居房與獨居房,空間真的很小,只有一個洗手台與馬桶的設施,面向走廊的牆壁除了門還有三個開口,應該是通風口與用來遞送飲食或是物品,對外則有兩個窗戶與對流孔。

_MG_4057.JPG
(獨居房)

_MG_3215.JPG
(雜居房)

值得一提的是,監義舊監獄還有一個建築特色就是俗稱「貓道」的空中巡邏道,是讓管理者可以在上方監看受刑人的一舉一動。

_MG_3563.JPG
(貓道樓梯)

_MG_3687.JPG
(貓道)

透過導覽解說志工的陳述,才知道獨居房不是給重刑犯或是老大(刻板印象發威中)居住,反而是給新進的受刑人居住,據說是為了避免新進人員受到其他受刑人影響、也給他們適應的時間!

_MG_4122.JPG
(房舍光影)

說真的,我在這之前真的以為獨居房是給重刑犯、入監的老大居住,實在是大誤啊!

第一、二、三、四工廠

_MG_3709.JPG
(第四工廠)

如果看過一些電影裡關於監獄的場景,受刑人每天都需要到工廠工作,大多是木工廠、加工廠、手工藝品等等這類的工作,嘉義舊監也有四座工廠,裡面陳設了許多受刑人的作品,不看不知道,看了才驚訝許多受刑人是非常多才多藝的!

 

_MG_3712.JPG

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每年台灣燈會的「燈王」,這幾年的燈王都是由各監獄受刑人製作的花燈奪下,而這項技能也協助許多受刑人,讓他們出了社會之後有一技之長、甚至成立的公司專門製作花燈!

有興趣可以參考范小哥在台灣燈會20周年紀念特刊裡的專文。

除了花燈之外,還有許多藝術創作是用廢棄的腳鐐、瓦片、鍊子、廢金屬等等做成的複合媒材創作,說真的,有些看了會讓人覺得鼻酸,身陷囹圄與外界隔絕所產生的心情與經驗,只有自己才會知道的!

_MG_3777.JPG
(受刑人作品)

這幾座工廠的建築特色,也是典型的日式木構建築,尤其是天花板的木樑結構、太子樓設計等等,都非常優美,非常值得一窺究竟!

_MG_3760.JPG
(智舍後方)

_MG_3764.JPG
(男用浴室)

_MG_4113.JPG
(太子樓)

_MG_3736.JPG
(工廠的天花板)

台灣常見的日式木建築採用日式屋架(和小屋組)與西式屋架(洋小屋組)兩種作法;和小屋組採用直、橫木頭榫接交錯支撐,剖面看來類似大小不一的雙十格局;洋小屋組則使用了四十五度角斜撐的原理,看起來像英文字倒K的模樣。

(註:詳見和風老屋旅行散冊,山岳出版)

第一、二工廠外面是一個籃球場,當時是給收容人運動用的,就是所謂的「放封」(我一直以為是「放風」),就是讓收容人出來透透氣,不然老是關在房舍裡也很痛苦的!

_MG_3705.JPG
(運動場)

日新樓

日新樓像是一個大禮堂的空間,很像是軍中的”中山堂”的設施,可能作為長官講話或是上課之類的功能,目前則做為展示空間,展出許多珍貴的文物,包括刑具、制服、設備、電影投影機、刑務官佩劍、文書與醫療設備等等,透過這些文物相當程度可以了解過去監獄管理的狀況與制度。

_MG_3498.JPG
(電影播放機)

_MG_3522.JPG

_MG_3534.JPG

_MG_3545.JPG
(日治時期刑務官的佩刀)

女監。婦育館

_MG_3151.JPG
(女監)

嘉義舊監的女監就在日新樓旁邊,是一個獨立的空間,因為收容的是女性受刑人,因此內部的設施跟男監舍不太一樣。嘉義舊監的女監有個特色,就是他可以允許收容人攜帶幼兒一起入監服刑,因此女監後方有些育兒的空間。

_MG_3198.JPG
(女監)

_MG_3212.JPG
(女監房舍)

不過,帶著孩子一起入監服刑,真的是一種無奈啊!

女監外面有一個會客室,就像電視劇情節裡所描述的,受刑人與親屬隔著一面玻璃牆,雙方透過電話溝通,就是那樣地場景。

_MG_3147.JPG
(會客室)

後記

其實走完一圈(實際上我走了五、六圈),心中有許多感觸,古蹟乘載的就是一段歷史、一個時代的文化,可以透過許多不同的面向去看待嘉義舊監,撇開監獄有一點嚴肅的氛圍的話,其實這裡非常值得探訪!

_MG_4845.JPG

_MG_4034.JPG

_MG_4117.JPG

除了舊監,旁邊維新路的舊監宿舍聚落也值得走走,還有嘉義眾多古蹟群、阿里山森鐵、歷史建築、美食小吃等等,容我後續一一為大家介紹!

范小哥。秋分

arrow
arrow

    范小哥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