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台灣、我們的島。登山去~無痕山林
爬山囉!爬山是一件快樂又療癒的事!假日,背起背包拿起相機向山林進發吧!
范小哥很喜歡爬山,我相信很多人也是,爬山的過程心情就像是﹏一樣,一開始興奮期待、前面500K因為身體負荷開始心裡○○╳╳、中途慢慢適應後和緩許多、攻頂前又是一陣垂死掙扎、最後攻頂成功一切美好!
沒錯,我第一次攻玉山主就是這樣,揹著up20kg的東西,心裡不○○╳╳才怪,對吧!不過現在已經比較駕輕就熟啦!
廢話不多說,來談談今天的主題「無痕山林」吧!
台灣的山林大解禁
2019年,是台灣山林重要的一年。就在九月,行政院推動山林大解禁,推動整建35座年久失修的山屋,一併檢修全台77處山區步道及告示牌,另將進行全台112處主要山區行動通訊改善,包括新建基地台等,並全面開放林務局管轄的81條林道,對於喜歡登山的朋友來說無疑是個大喜訊,然而,身為一個綠色旅人、一個有品味的登山者,「無痕山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觀念。
台灣本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積屬於山林,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達268座,登百岳更是一個全民運動、有些百岳更是輕而易舉,但是當我們走向山林的時候,無形當中正侵蝕著台灣山林的美好、寧靜與生態!
因此,「無痕山林」的概念非常重要!所謂「無痕山林」(LNT,Leave no trace)就是減少享受大自然的人對環境造成的衝擊,在美國無痕山林運動已經建立起一套制度化的操作準則,透過具體的行為準則讓登山的朋友的行為受到規範,讓山林的衝擊降到最低。
無痕山林兩大步驟
1、事前充分的規劃與準備
為了達到輕量化與減少廢棄物的目的,登山前食物與裝備的準備都要「斤斤計較」,行前規劃食物的準備非常重要,不但要注重營養,減少廚餘產生,還要盡可能減少包裝,燃料也盡量使用可以重複填充的去漬油。
(無痕山林的概念是只留下足跡,廚餘、果皮、包裝、塑膠類全部帶走)
2、在堅實的地表行走與露營
這個準則是希望減少對於地表地物的影響,為了保護山區的植被,如果是紮營應該選擇堅硬的地表紮營,且紮營地點應持續更換,紮地必須和水源保持70公尺以上的距離,避免污染水源。
此外,根據LNT的原則,我們應該盡可能走在現有步道上,如果是在沒有步道或步道不清楚的地方,應該要分散行走,減少同一個地點被重複踩踏的機會。
除了以上兩個原則之外,無痕山林還有其他五項原則:
- 適當維護環境處理垃圾
- 勿取走任何資源與物件
- 減低用火對環境的衝擊
- 保育自然環境與野生動植物
- 尊重其他的山林使用者
其實,這些準則都是很簡單的環境教育的概念,只要多一點同理心,其實我們都可以做一個更有品味的登山者。
出發吧!無痕山林、山林無痕!
范小哥。秋分